
当下,湖北省经济总量已迈上6万亿元台阶,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在这背后,人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现代产业的支撑作用、对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正日益凸显。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在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等重要会议上,深刻阐述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求“大力实施战略帅才、领军将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十百千万’行动,全力打造各展其能的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
近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汇集全省资源,全力打造各展其能的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的引领驱动作用,为支点建设厚植人才新优势。
以优势产业打造用才沃土
在华工正源数据中心光模块开发实验室,一支支形似U盘的1.6T硅光高速光模块,正在进行零下40℃至85℃的高低温循环测试。这些年,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从传统芯片转向攻关硅光芯片,在行业内首推搭载自研硅光芯片,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靠的还是人才!”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去年,武汉市开设特别人才引进专项,支持我们从海外引进了于博士,他带领团队实现高端光芯片自主可控,让我们具备了全自研设计能力。”
聚焦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61020”全链条攻关和“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设。从《行动方案》中可以明显看出,湖北省人才建设目标明确,招才引才诚意十足。
据介绍,湖北省每年发布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全球引才”榜单。“对照榜单,用人单位每全职引进一人,按照其引才投入的50%,一次性配套给予人才项目经费或直接股权投资支持。”湖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配置专项资金,按照1:1比例给予用人单位配套经费补助,专门用于人才培育。此外,每年还会择优推选30人,在平台搭建、金融赋能、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具体保障。
以国际交流释放英才引力
北京时间3月26日下午,一场跨越10000公里的视频会议在武汉市人才工作局召开。牛津大学中国学联负责人与武汉市人才工作局,共同商议2025年海外名校博士武汉行活动方案。
去年7月,学联组织了29名牛津、剑桥、斯坦福等名校的博士及博士后来汉考察,深入园区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引才交流恳谈会,不少学子与武汉用人单位达成引进意向。学联今年准备再次组织50名左右海外名校博士及博士后来汉考察对接,让更多海外青年人才了解武汉、选择武汉、创业武汉。
武汉市人才工作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英才计划专设优秀青年专项,重点支持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青年人才,为世界排名前200的海外高校毕业博士开通直进通道。据悉,专项去年入选人才中,海外人才占比达到55.6%。
《行动方案》提出,用3至5年时间,湖北将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全力打造各展其能的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地,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的引领驱动作用。
以优渥生态彰显待才真情
“2023年来十堰工作的第一年,我就享受到了8万元的人才津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教授张爱强表示,他于2024年入选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领到了“楚才卡”,在十堰当地也得到了“武当金卡”,能享受住房保障、父母养老等16类34项服务。目前,湖北已建立人才分类服务目录,为4218位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居、医疗、金融、通行等便捷服务。
《行动方案》提到,要搭建高能级聚才用才载体,举办湖北人才周暨“长江人才日”活动,用好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引才平台和海外“人才飞地”资源,打造海内外人才交流、技术合作、项目对接、资金汇聚的标杆性平台。
在2024年湖北人才周活动启动式上,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与鄂州签约共建湖北人工智能学院、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吸引61家高校院所、185名专家教授和92家人工智能企业参与,现场签约人工智能项目22个,总投资165亿元。至今,湖北已连续2年组织开展湖北人才周活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湖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将持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用心打造“近悦远来”的强大磁场,必将以人才的“风云际会”助推湖北发展的“风生水起”。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