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武汉市人才局举办“聚江城、建支点、赢未来”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座谈会,多名知名校友企业家回校参会,共同商讨如何促进校友企业在武汉发展。
校友代表共商在汉发展蓝图
武大成立130年来,已有超70万武汉大学校友走出珞珈山,遍布五湖四海,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
座谈会上,多位校友企业家代表赴会:武汉大学武汉校友会黄山会长2007年创办财富趋势,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证券分析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供应商;依迅北斗深耕北斗行业20余年,成为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十佳产品供应商;海特生物作为上市公司,上个月刚刚推出全球首款自主研发、靶点全新的一类生物新药;敏声科技专攻高端射频滤波器,成为国内行业领跑者;深圳市罗博威视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华星光电、oppo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工业视觉检测设备隐形冠军。
深圳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专注于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钠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制造。创始人曹余良是武汉大学校友,并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任教。
“公司的核心技术出自武汉研发基地,武汉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创新型人才,这是初创公司起步所需的关键支撑。”曹余良说,“但同时,武汉要吸引新能源创新企业落地,承接更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集聚发展生态圈,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每个城市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都很多,高端人才待遇也很丰厚,真正要比拼的是如何高效地将政策服务落地。”
人才基金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座谈会上,珞珈聚芯私募基金与武汉人才集团下属人才基金签订意向合作协议。
珞珈聚芯私募基金是由武汉大学校友半导体专业委员会发起设立,专注于半导体产业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武大系”半导体产业生态。
武汉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是武汉市政府为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而设立的重要金融工具,旨在通过资本助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
“两只基金携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撬动更多校友资本回汉,拉动更多产业投资。未来,我们将联合武大等各大在汉高校的校友组织,探索‘产业+资本+人才’联动模式,重点支持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让校友资本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武汉市人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支持企业引进人才。成立了江城基金和武汉基金,目前武汉产业基金规模已经超过360亿元,重点支持企业引进重大人才创新项目,对产业有重大贡献、能够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市、区人才基金可给予股权投资支持。大力实施“千企万人计划”,根据引才育才成效,给予企业10万元至50万元引才补贴。
此外,武汉还实施特别人才引进专项,赋予两院院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负责人等顶尖人才特别举荐权,构建适用于顶尖人才、特殊人才的快速引进通道。
武汉市人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汉将持续优化“1+5+N”人才政策体系,推出“校友企业绿色通道”,在投融资支持、人才安居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同时,还将推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打造全球青年人才之城“黄金十条”,联合武汉大学开设小米训练营等,实现人才培养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来源:湖北日报)